《交響情人夢》大時大節將古典音樂「與民同樂」―石信之的信念


17-2-2019

「每逢佳節倍思fun」,大時大節,只光著吃,沒有文化活動,大家很乾,心靈「爆拆」。

要音樂家與民同樂,特別在2月14日情人節,放下至愛,和大眾在演奏廳用音樂談「戀愛」,這樣的過節方式,真不好受。

幸好有著名的指揮家石信之,願意在情人節主辦了一場《交響情人夢》(For Those in Love),樂團是成立於1997年的「香港新愛樂交響樂團」(The New Philharmonia of Hong Kong )。石信之在三藩市音樂學院畢業,然後跟隨世界名師學習,穿梭著名樂團舞動指揮棒。香港是他的家,他深感交響樂缺乏廣泛的觀眾層面,希望把古典音樂「普及化」,吸引多些老百姓走進音樂廳,例如以百老匯音樂劇的形式編排交響樂,引來大批不常聽古典音樂的觀眾。今天,有了「電影音樂會」(movie concert) 和「網上音樂會」(net concert),令到現場演奏會,面對新的競爭。

最近,我去了芬蘭,參觀了他們VR的另類用途:人們戴上「眼耳罩」,便可以享受到恍如管弦樂團的現場演奏,最刺激是可以步上台,走來走去,每一位演奏家的功架,細覽無遺。

有一位世侄,從美國唸完音樂工程回來,他想去加拿大 McGill University深造「人體聽覺構造」,問他為什麼?他說:「現在的家居『surround』音響,仍然有些失真,將來改良後,在家中聽音樂,會好像現場一樣,效果完美逼真!」

糟糕,若干年後,如果音樂演奏會未能加強即場的「特別體驗」,例如和觀眾的互動環節,誰再願意勞師動眾去聽音樂會?香港電台每逢聖誕節,都和管弦樂團合作,在公園主辦一個大型的戶外音樂會,叫《聖誕園林音樂會》(Christmas Concert in The Park),讓大家在大時大節,看著夜景聽音樂,這就是聰明點子。

石信之的演奏會為了要觀眾開心暢快,真的「扭盡六壬」。首先,他安排了一個風趣的司儀在曲和曲之間搞氣氛,例如他問男中音布倫丹(Brendan Collins)如何在情人節,給同樣是演唱家的太太一份驚喜,布倫丹答:「老婆,太好了,我們今天不用再唱情歌給對方聽!」

跟著,石信之知道香港的觀眾喜歡「嘉賓」出場,如果沒有嘉賓,大家覺得失落,於是,他請了「小提琴王子」梁建楓演奏,他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和紐約的茱莉亞音樂學院,現為香港管弦樂團第一副首席。

另外,只有演奏,沒有歌唱,觀眾未必「收貨」,他安排了芬蘭女高音尤塔(Jutta Holmberg)和愛爾蘭男中音布倫丹,從歐洲飛來香港文化中心演出,高潮位是兩位合唱音樂劇《歌聲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必殺曲《All I Ask of You》,精采非常。

石信之知道多元化的重要,於是電影主題曲有《賓虛》(Ben Hur)(1959年的電影,描述羅馬帝國貴族賓虛的故事);還有《鐵達尼號》(Titanic)(1997年的浪漫災難電影,故事關於1912年巨型郵輪鐵達尼號啟航後的沉沒) 。

歌劇方面,有《卡門》(Carmen)(1875年法國的歌劇,主角是一位西班牙的蕩女卡門,她把年青軍官玩弄於股掌間) 和《杜蘭朵》(Turandot)(1926年意大利歌劇,一位中國公主的愛情故事,主題曲改編自民謠《茉莉花》) 。

流行情歌方面,石信之用了「超級劑量」,包括電影主題曲《愛情故事》(Love Story)、《人鬼情未了》(Unchained Melody)、貓王皮禮士利的名曲《情不自禁》(Can’t Help Falling in Love)等等。

古典音樂有Zigeunerweisen《流浪者之歌》(Gypsy Airs),1878年西班牙作品,是給管弦樂團伴奏的著名小提琴曲。

中文歌曲則是林子祥的《最愛是唯》,1986年電影《最愛》的主題曲,張艾嘉執導,還記得我們八十年代的文青女神繆騫人嗎?它是「兩女一男」橫刀奪愛的故事。

石信之怕觀眾「悶親」,於是調皮地玩了一首黑白粵語長片經常出現的樂曲《沉思曲》(Meditation),這首曲每每用於悲劇來臨或苦命女子自憐身世,由於常被電影濫用,於是每次奏出來,觀眾反過來嘻哈大笑,司儀說:「這首歌曲的另外一個名字,叫『難為了家嫂』。」

尾聲時,石信之把演奏會推向高潮,叫觀眾站起來,由他親自示範舞步,帶領男女觀眾分組,和他一起跳社交舞,結束這個充滿快樂的情人節演奏會。

走時,觀眾紛紛說:「有音樂、有唱歌、有笑料、有跳舞,好豐富!」對,演奏會的內容,如旁述一樣:「愛情好像腸粉,可以添加甜醬、辣醬、麻醬、花生醬和豉油,味道有甜酸苦辣,這是愛情的寫照。」

嚴格的古典音樂愛好者,會覺得這次音樂會通俗,但是看到普羅大眾笑容滿面,老老幼幼都站起來跳舞,而文化中心的座位又填滿,我還是贊成「觀眾第一」,百花齊放、百女爭妍,何敗之有呢?這種「人人常歡笑」的音樂會,不用等待情人節,平常演出,也必有捧場客。

正如場刊所說「音樂無界限,定能聯繫不同種族,打動不同人心」,多些藝術分享,絕對是香港社會的好事。古典音樂會的形式,未來要百無禁忌,正如有些人會用情人節來說分手:「親愛的,我已訂了一打玫瑰,可是對不起,今晚燭光晚餐的對象不是你……」非常有創意呢。

此網誌也上載於下列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