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啟德,一生有不解緣。有付出,才有成就,啟德體育園是好例子。
父親來自潮陽,常帶小孩子的我去九龍城買功夫茶葉,我見證了第一條「機場天橋」(即太子道老天橋)的出現;隔着太子道凝視啟德機場的飛機升上雲空,常常問:甚麼時候可以遊「飛機河」呢?夢想,是支票兌現的簽名。
後來,進了九龍塘英華書院唸中學,上課時,每隔十分鐘,飛機像巨鳥在屋頂掠過,震耳卻聾,直衝啟德跑道,老師無奈地暫停講課,全班緘默起來;但,那是偷吃零食的好時機。
中三以後,同學們,陸陸續續往外國升學,放學後,我們步行往啟德送機,依依不捨;能哭,是青春的專利。
2001年,參加了政府的諮詢委員會,不久,啟德體育園(Kai Tak Sports Park)的工作小組來介紹概念,認識了小組兩位朋友,後來,諮詢工作拖近10年,他們兩位都退休了,離開那「六神無主」的崗位。通常,因迷失方向,才誤入歧途,今回,是怕誤入歧途,引致迷失方向。有些人怕這項目是white elephant,我卻舉腳支持;麥當娜不來開演唱會,就是因為香港場地太小。
2012年,新特首上場,當年,房屋問題嚴峻,政府高層建議取消啟德體育園的「玫瑰園」構想,把這塊巨無霸地皮興建公屋;幸好,時任局長曾德成大力抗拒,辯論激烈後,保留了Sports Park!曾局長舉目文雅,很少見到他雷霆作動。回頭一看,他的堅持是對的,否則,此時此刻,何來談論前景美好的「sports tourism」呀?
啟德的另外三位功臣是Betty Fung,Adrian Cheng和LK Lam!
Betty今天掌管西九文化區,之前,她負責啟德體育園,此能幹女子一手一腳,把茫無頭緒的概念轉化為具體招標的項目,過程中,擺平七嘴八舌,真不簡單。
此外,香港應感謝鄭志剛(Adrian),他身體力行、大膽創新、要求嚴格、努力地支持了文化和體育的大型項目,沒有他的完美主義,沒有今天設計得耀目的最美地標!啟德,代表了他的國際視野。今天,啟德換了另一批人,希望Adrian記得:「金箔減去,冰花披蓋」,人生,其實更快樂些。看看啟德郵輪碼頭和啟德體育園在環境上的高下比較,便明白Adrian的貢獻!
LK是建築師,亦是行政精英,她父親藍真是文化界的偉大先輩,他推動了新中國對香港殖民地「和而求同」的文化政策;好人好者,俱往矣!LK為了擔任啟德的統帥工作,不眠不休、陷溺沉迷,作為她的朋友,當然心痛。LK在每一個環節,「執到正」,就算星期日,也忙於招呼賓客去啟德參觀;我也去了兩次,心想:狂人的精力,才造就出英雄!
天要下雨,故人亦會被日子沖走,但是,啟德在舉辦這些「測試」活動之餘,可否也舉行一場簡單的聚會,感謝過去30年,勞苦功高地為啟德付出的眾多無名英雄?沒有他們,沒有今天傲視世界的香港landmark。純是個人感覺,啟德主場館,比西九的幾項建築出色;啟德體育園是香港人的驕傲,也是香港人的寶殿。你沒有去過?真惱人。
最近,啟德也找了Josephine管理園內的活動,消失了的九展Star Hall以前在Josephine的努力下,方方面面都有聲有色。怎麼香港的女性愈來愈優秀,男人們,卻吽吽哣哣……
啟德體育園佔地28公頃(大約是維園的1.5倍),主場館容納5萬人,上蓋可開可合,另有可坐1萬人的室內體育館及5,000人的戶外運動場,整體耗資超過300億。原本,體育園的設計有數個方案;最後,選擇了一個大家可以經過shopping mall才進入主場館的構思,這個設計讓主場館不會成為「孤島」;看看紅磡體育館便知道,四周空無一物,如沒有節目進行,便人跡罕至。現在,步行至啟德主場館的大道,有齊購物和吃喝玩樂!
個人認為在設計上,啟德有一遺撼:當年,並不流行Creative Fun Fair(創意嘉年華);今天,這些活動,最受青年們和遊客歡迎,所以,西九文化區的大草地,現今在市場上佔盡優勢!如果啟德要追上潮流,政府可否從附近未發展的商業用地(這些用地,暫時供過於求)撥一塊給啟德,使它加強這方面的實力。我查詢過啟德,目前,他們的檔期,沒有可能容許空地給funfair超過一個月,但大規模的funfair,沒有長時段舉行,回不了本的!
今年1月18日,我有幸,參加了在啟德體育園的第一場演唱會,嘩,我這年紀還有「第一次」,當然興奮!於是,穿得漂漂亮亮,出席這場盛會。表演,應如「迷你裙,越短越好」,那些超過兩句鐘的歌舞,「唔好搞我」!今次演唱會的歌手有馮允謙、Cloud Wan、Jace Chan和樂隊Dear Jane。
這次是「測試」活動,淺嘗輒止,各方面有所不足,在所難免。但我體驗後,有3個建議:入場的時間,真的要好好把握,因為香港觀眾一般都是最後5分鐘才入場,很少人會提早一個多小時進去「乾等」。第二個問題,便是前排的臨時座位「摺凳」太窄,兩人之間逼夾夾,可否換些大的?否則,要和旁邊陌生人擦臂磨腰。
大場館整體華美新穎,但礙眼的是頭頂天花,有多條好像水渠管的金屬支撐,它們掃上奶白色,像巴士站上蓋,有點格格不入,應該油上銀色,減低它的礙眼程度。
對於啟德體育園的其他設置,作為一個訪客,完全no complaint!
偉大的建築物,是我們身處那裏,感覺到一份光榮和幸福感,同行朋友驚歎:「置身啟德,天大地大,建築設計,相互輝映,如去了超世代的『大觀園』!」有句話叫「前人搭棚,後人避雨」。將來,我們這一代變成黃花,希望後人仍銘記啟德的無名英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啟德體育園叫我感動的,不只是它今天的奪目建築和碩大的空間感,更是背後功臣的血汗,他們發揮了做人的責任、能力和價值。如果每一個香港人,都能本着這份精神做到最好,則這城市動人之光,永恆不滅!
此網誌也上載於下列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