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快樂」的電影,可以把「更不快樂」打回去嗎?—日本好看悲情電影《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他的女人》


30-11-19

香港社會今年發生一件大事情,我活了數十年都未遇過,超級惡夢?

情緒低潮的時候,心靈的礁石突露,給圍繞的浪水撞擊—淚做的。

不快樂的時候,可以怎樣?有些人把「開心」塞入腦袋,由它發芽,正能量吃掉負能量。另一方法,如王菲說過類似:「當一個人失落到低谷,自然反彈。」因為負負可以得正。我常用這個門兒,打開失落的心扉,例如看些悲傷電影,戲中主角不快樂,我們如找到同道人,天涯不再孤單,原來有人比自己更悲傷,還忙不迭鳴炮,香人已老,都立刻活過來。

韓國有一本大紅的兒童圖畫繪本,叫《被欺負時,可以打回去嗎?》,不快樂時,可以把「不快樂」打回去嗎?當然可以,和我一樣,看一部「不快樂」的電影,以毒攻毒,在戲院,要哭得比孟姜女更兇。

有三種「不快樂」的電影,非常邪氣,才不敢看:極為暴力的電影,例如1993年黃秋生的名作《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澳門的命案改編,變態伙記把店東一家殺死,還作叉燒包賣。第二種是鬼片,例如李心潔獲獎的電影《見鬼》,講一個自幼失明的可憐女子,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術後,不斷見鬼。最後一種是倫常慘劇,2017年的電影《藍天白雲》便是了,一個中學女生串同朋友,殺死視為「頭號仇人」的雙親。

最近,有一部不可不看的「不快樂」電影,叫《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他的女人》(No Longer Human),導演是著名才女蜷川實花,她的電影如夢似畫,特色是華麗美學,例如死亡,也要躺在純白雪地,然後落花滿天。明星是大陣容的:曾為導演的型男演員小栗旬、十七歲被母親騙去拍裸照的影后宮澤理惠、《一公升的眼淚》的著名女優澤尻英龍華。故事是關於日本四十年代著名文豪太宰治(Dazai Osamu) 的荒唐生活、放蕩愛情,他的名句是「我這一生,盡是可恥的事情」。他在厭世自盡之前,做盡壞事:欺凌賢淑的妻子美知子、拋棄借他成名的情婦靜子、教唆無知少女富榮一起跳河自殺,死時,他只有38歲。最辛苦是演員小栗旬,因為角色是色、慾、情的交戰,充滿矛盾、邪惡,很難演得好。小栗旬投入太宰治這個國家級「無賴文豪」的內心世界,承受了巨大精神壓力,幸好這個貌似黎諾懿的一流演員,精湛演技,帶領全場,每一幕,好看得叫觀眾屏息以待。

小栗旬來自演藝世家,父親是舞台劇導演,哥哥也是演員,故此,大約十歲,他已演戲。1998年,你看過他的受歡迎電視劇《GTO麻辣教師》嗎?沒有,那為何面善呢?因為他演過日本的《流星花園》(又叫《花樣男子》),在亞洲爆紅。

太宰治生於1909年,17歲已寫作,崇尚「左翼運動」,受到無產階級文學的影響。1930年,入了東京帝國大學,但是怠惰學業,最後被革除學籍,唸書的時候,太宰治放縱任性,煙、酒、酒家女是他生活的三樣必需品。同年,太宰治和咖啡店侍女投河殉情,女的是有夫之婦,但是,她不幸死去,太卻獲救,因而被控「協助自殺罪」,後來獲判無罪,他以這個素材,寫了《小丑之花》。

往後的日子,太宰治的生活,脫離不了女人、酗酒、尋歡和自殺,而且,每次自殺都和身邊的女人有關,因為對太宰治來說,活著是一連串的折磨,特別是他最後幾年,得了肺結核,時常吐血。雖然家有賢妻,還有三個小孩子,在1948年,太宰治和年輕女讀者富榮投河殉情,一星期後,被人發現,兩個的遺體有繩子牽繫,太宰治的遺容平靜,像找到了安息。青森縣的太宰治紀念館,成為日本的重要文化財產。

太宰治是日本三、四十年代「無賴派」(日本在那年代,人心徬徨,於是出現了一批反權威、反隨俗、反道德的作家)的表表者,金句特別多,最出名的一句是「我知道有人是愛我的,但我好像缺乏愛人的能力」;他對自己的想法是「我只是一隻孤獨的鳥」;對於生活,他是這樣說:「天天重複進行著同樣的事,遵循著與昨日相同的慣例,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對於幸福,他退避三舍:「膽小鬼連幸福都會懼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更會被幸福所傷。趁著還沒有受傷,我想就這樣趕快分道揚鑣。」

太宰治在死前,發表了一本自傳小說,名字便是《人間失格》,日文意思是「喪失做人的資格」,他用細膩、坦誠的筆觸,告白了一段可怕的過往。

不過,《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他的女人》太重口味了,輕微不快的,才能看。如果你打算採用「不快樂」趕走「不快樂」這另類療程,建議你看其他五部電影,它們傷心之外,還有信息。不過,先警告一下:如沒有感受到悲傷過後的正能量,便不要追看。

《女人香》(Scent of a Woman) 是一部1992年的美國電影,敘述一名學生,應徵了一份古怪的兼職,要陪伴脾氣暴躁的失明退休軍官去紐約盡情享樂。這一老一少在紐約發生許多事情,加深了軍官對生命的認識,他本來對人生絕望,打算在紐約自盡,結果,得到正面的啟發,取消了念頭。軍官由阿爾柏仙奴(Al Pacino) 飾演,還拿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獎項,影片不太悲傷,可作「頭盤」。

第二部是導演今村昌平的著名電影《楢山節考》(The Ballad of Narayama):日本古代的信州,有一條貧窮的村落,糧食短缺,為了把食物留給下一代,老人到了約七十歲,便要被子女背上冰雪深山,供奉山神,其實等死。女主角玲婆對於這命運毫不介意,她反而緊張在走之前,如何活得更有意思,把家庭事情打點好,走得安心。這部1983年的電影,引起大家關注老人問題。

第三部是最近的,2018年大賣的台灣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More Than Blue),由劉以豪、陳意涵主演,它翻拍2009年轟動南韓的電影《最悲傷的故事》:故事講兩個不同家庭的男女孤兒,從十六歲便同居守望,似是兄妹,卻有一份心底裏的愛意,男主角罹患了絕症,他不想「妹妹」被這段關係拖下去,為她找了一個英俊牙醫男友,還安排他們結婚,而自己卻犧牲,在人間消失……

第四部是荷里活經典電影《愛情故事》(Love Story),拍於七十年代,主題曲《Love Story》還唱到今天:哈佛大學的富家子弟愛上窮少女,他不理勢利家人的反對,毅然成婚,父親和他斷絕關係,他也要為愛堅持下去,女主角辛苦兼職,讓丈夫完成學業,成為律師,可惜,在他們鬆一口氣的時候,病魔選中了女的,不過,她高興曾經深愛……

最後一部是我們香港在1993年的輝煌電影《新不了情》(C’est la vie, mon chéri),當時票房三千多萬,由爾冬陞執導,劉青雲、袁詠儀主演,這部電影成就了兩件事情:袁詠儀初試啼聲,就奪走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而由鮑比達作曲,黃鬱填詞,萬芳主唱的主題曲《新不了情》,紅了差不多三十年,成為華人永垂不朽的歌曲。它和另一首紅了五十年的名曲,1961年黑白電影《不了情》(Love Without End) 的主題曲,並稱「姊妹金典」,一起傳頌於世。雖然電影故事普通,但是,注入了新鮮手法:阿傑是個失意的爵士樂手,在認識樂天的鄰居女孩阿敏和一班「窮得只有快樂」的廟街街頭藝人之後,改變了做人的態度,可惜阿敏的骨癌復發,她死時,慶幸做了一件好事,把阿傑的負面性格改變了。

世上,如果沒有「不快樂」,則「快樂」失去對比感覺,故此,「快樂」存在理由是因為我們都經歷過「不快樂」;傷感猶如天上的烏雲,無論多重,總有落下來的一天,心靈得到雨潤,自然再開花。朋友,既然海鹽能變成甜蜜好吃的冰淇淋,去看《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他的女人》吧,它用辣椒製造眼淚,當淚乾了,我們沉重的心情便移花接木。

此網誌也上載於下列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