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賢、馮寶寶、林家棟發威之作《殺出個黃昏》,2021年拍爛手掌的「香港9.2」電影


07-04-2021

薑是老的辣、酒是陳的香、情是舊的濃。

想起謝賢,想起近月很成功的外國老人電影,叫《爸爸可否不要老》(The Father)。

香港不遑多讓:功底深厚的謝賢(有人不知道他是紅星謝霆鋒的父親)、馮寶寶、林家棟、林雪,加上配樂名家韋啟良,組成電影班底:林家棟是編劇和監製。謝賢、馮寶寶、林雪演三個過氣的職業殺手,夕陽無限好,時不與我。謝賢從風流倜儻變「人老意自殘」的獨居老人;唏噓的是他的小刀被棄入街上的垃圾桶,謝俯身翻動垃圾,找回數十年的「老伴」。馮寶寶從迷人女殺手淪為賣唱維生的嫲嫲,負擔兒子李燦森一家三口的生活,她在外面叫人開心活下去,回到家裏,卻是一棵悲情的「搖錢樹」。林雪從技術高超的犯罪「車手」,變為哀求「鳳姐」嫁給他的肥叔叔,最後還要賣車,籌措送別她出嫁的賀禮。

2020年,有一部港產片叫《麥路人》,郭富城和楊千嬅主演,講一群在快餐店求宿的可憐人;麥路人的角色,搔不到癢處,今次的《殺出個黃昏》(Time),表面輕描淡寫,內裏的矛盾和張力,刀刀殺人,暗喻、修辭和留白的技巧,加上場面的調動,在電影中豐富多采,成就非凡,故事裏人和人的關係,叫我感觸處處,也許,我的生活沾滿塵了。

問家棟為何拍這部冷門電影,找「老細」投資不易。他快人快語:「振興香港電影,在題材上,大家要有創新勇氣。電影是創意工業,如是熟口熟面的橋段,觀眾可能膩到不想看。」我同意:「唉,看警匪片,我連他們手裏拿什麼槍,也認得出了!那些呆呆滯滯『仿台日韓』的愛情小品,浪費我在戲院被關的九十分鐘時間,就算對白加了髒話,大家反更卻步,回家看Netflix好了!」

家棟繼續:「香港有的是人才,可以走出另一條『港片路』的勇氣。人才中,最厲害是我們從六十年代至今,走過輝煌日子的『粒粒』巨星,我想向他們致敬,同時,也希望大家關心日趨嚴重的老人問題,他們不再年輕,不可能尋夢,但是,可否不要讓他們抱著傷痛離開這世界?」我接著:「你作為監製,從《打擂台》、《死開啲啦》,到了《殺出個黃昏》,都起用新人,給他們台前幕後的機會,例如今次,新導演是高子彬、編劇是何靜怡,青春無敵的演員有鍾雪瑩、顏子菲、顧定軒等。」

我不認識瀟灑「四哥」謝賢,但有一大群auntie喜歡這巨星,見到老了的他,仍像小影迷般興奮,我問:「沒配老花鏡?」她們說:「那是『Time in a Bottle』(Jim Croce名曲),你不明白的情意結!」

和「BoBo姐」馮寶寶開過兩次會,都十多年了。未見她前,已有心理準備,因為她是一個「狠」認真的電影人。朋友告訴我:「那次她只是客串,竟然在拍攝前一天,偷偷跑去現場觀察,先熟悉環境,研究在拍攝時,如何配合?」兩次和「BoBo姐」見面,她都絕妙地打扮,一次是黃、一次是綠色為主色,耳環、衣服、手袋、鞋嚴謹地統一色調。家棟說:「和BoBo姐工作,你要有求學的態度,她有要求,便要比她更認真,她會為你高興;其實得益的,是自己。」我點頭:「娛樂圈,從來愛『即食麵』,當別人提出思想探索,便罵人『麻鬼煩煩』,這些不尊重電影的人,才該被淘汰!」

和林雪在廣州有過「一飯之緣」,他很胖,樣子「好得戚」,為他帶來無敵的人緣。大家都妒忌林雪,在銀幕上,不用「?牙聳䚗」,觀眾已笑得哈哈哈。

家棟,八十年代的朋友,看著他的成長:離開TVB電視台,放棄當家小生的位置,不是為了錢,為追尋電影夢。在電影捱「二線」多年,終於給他拿了個影帝大獎,到了「男一」境界,卻把花碌碌的鈔票推出門口,還自己掏腰包,冒險拍「香港為本」的電影。家棟說話風趣:「夠吃便『巧』(即『好』) 滿足,我除了拍戲,不用花太多錢。」有行家說他「挑」劇本,他苦笑:「如果只是客串,我OK的,但是,如果做主角,自己想向觀眾交代!」在時日的洗禮下,他孜孜不倦,以收復香港電影失地為己任,家棟他朝可以成為電影界的「男版白雪仙」。

另一個傳奇人物是電影配樂老師韋啟良(Tomy),他也是數十年朋友。年輕時,熱愛音樂,去了通利琴行打工,只為接觸音樂,終於,修成配樂正果,獲獎無數。有一天,他找我聯絡政府,終於在CreateHK的支持下,成立了香港電影作曲家協會,Tomy是真正有心人。Tomy笑:「家棟連音樂也『撈埋』,《殺出個黃昏》的主題曲叫《青春之歌》,我作曲,他填詞。歌手方面,他刻意找了當年的『酒廊大家姐』黑妹李麗霞主唱,讓大家感受七十年代情懷。」我鼓勵:「你們的心血,大家一定看出來。」電影有兩首主調,一首是多年前由陳永良作曲,叫《倦》,代表老人家內心灰暗的一面:「夜可知我累,無力忍眼淚,厭在無聲夜裏,無聲獨去。」馮寶寶在錄音室的時候,由第一句哭到尾;謝賢也首次開金腔,一起唱呢。而另一首便是《青春之歌》,激發老人家光明的一面:「我,有無盡希望,要擁抱青春,像玫瑰般盛放。」對,人老,心不能老!性命以外,還有生命,打不死,向來是香港人。

電影中,Tomy把兩首主題曲編出不同版本,有快有慢,還用不同樂器,很是精采!其他各個崗位,為了「人生匆匆,就係等呢一分鐘」的精神,雖然電影沒有budget,但是它的動漫、造型、化妝、服裝指導等人員,把電影弄得貼地親切(你有沒有看過穿睡衣褲、腳踏拖鞋的謝賢?還有染「低俗金色」頭髮,然後扭屁股的馮寶寶?),撼動觀眾情緒。2021年,是香港人的低潮年,這部片卻給我們集體溫暖,同聲一哭後,大叫:「香港快樂!」我偏心,支持香港精神,給它9.2分。

《殺出個黃昏》,縱橫深高,都值得高分。「縱」,是電影界的老、中、青,同心合力,做出一部非同凡響的動人電影。「橫」,是不同位置的隊友,「飲奶力」也唧出來,在聲、色、藝上,都讓觀眾飽足。「深」,是電影探討香港老年人的問題;到底他們的空虛和失落,是他們還是社會的錯?「高」,是這部片的目標,在有限的資源下,娛樂、藝術和生命信息都嘗試攀高。

電影一點都不沉悶,「笑位」處處,有幾幕,全場鼓掌,例如林雪質問一個強迫女朋友墮胎的少年:「你如何對待她?」他說:「會請她看BTS(韓國紅極的少年樂團)!」林大怒,而他的反應,叫大家狂笑。另外一個笑料來源,是這些「實力派」演員把本來正常的戲劇對白,改為搞笑的生活用語,例如「開車那麼快,幹嗎?」BoBo姐會改為「揸車揸得咁快,『托』咩?」又例如男女拍拖後便分手,對白是「上完便甩掉!」四哥會改為「趙完就好鬆啦!」這些都是老戲骨的功力。

將來香港電影業的發展很明顯,會分兩批人:要市場的,便去內地發展;要香港精神的,在困難的本地環境下,仍拍「港產片」。我高興見到一大群年輕人,依舊投入地工作,不過,要謙虛學習,顧及他人,例如在首映台上,該自覺地讓開,給八十歲的四哥站在中間,這些事情要發自內心,不用娛記提醒的。

聽說家棟這部電影,前前後後,花了七年時間,唉,做文化創意,沒有「急功近利」這回事,那些靠「FPS」(潮語「轉數快」)找「醒目錢」的人,自以為是兔,卻變成無知的龜。慢工出細貨,《殺出個黃昏》之驕人成功,正好一針見血!

此網誌也上載於下列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