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定位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但讓香港人「失禮」的公共劣行首七位


30-08-2021

品行,如處理變質的飯菜,要倒掉,免於「中毒」。但有年輕人說:「當大家沒有禮貌時,自己卻禮貌待人,好像很假很怪!」

童年,鄭君綿有一首歌叫《賭仔自嘆》,家人說是「粗口歌」,不能唱,今天看來,小兒科而已;另一首名曲,2017年逝世Glen Campbell的《多點關愛》(Try A Little Kindness),小時候,電視天天播,教我們在公共地方,以愛心待人。

我們,有唸書、沒唸書的,快樂或不快樂的,如做不了優秀公民,退而求其次,起碼做一個品行合格的路人。

小時候,紋身加上「講粗口」,被視為黑道人物。現在,我坐地鐵和巴士時,看到有些青年人,其中更有穿着校服的,旁若無人,說話粗言髒語,女孩子也不遑多讓,滿嘴「性器官」;或許,他們覺得「型」,或是,不介意粗鄙形象。我「睥」著他們,但他們也回睥,彷彿說:「『睥乜』!阿叔,『收皮』啦!」

許多人在公共地方,自私無品,行為滋擾,內心是自大?自卑?或是不滿現況?有病?惡魔附體?把可怕的情緒,發洩在別人身上,情況和「虐兒」的心理狀態,毫無差別。

數十年來,香港人在公共地方的行為,有兩點明顯改善,值得鼓掌:乖乖排隊的人愈來愈多。第二,以往,男男女女,隨地吐痰,吐痰後,還伸出鞋底擦平唾液;不過,新的問題產生,那便是讓狗隻在路上便溺;我想起巴黎。

希望社會在安定以後,人的守規矩意識恢復,會自我檢討,改善品行。而做朋友的,要勇於互相提醒:時代在進步,人的品行不該退步。在公共地方,唯一情有可原的,是忍到像雞泡魚的放屁。

想起「失禮」行為,有個故事:六十年代,大部分人住在環境惡劣的山邊木屋或政府的徙置區,而私人住宅的「劏房」問題,和今天一樣嚴重,住客共用一個廁所和廚房,遇上「制水」期間,家庭主婦提着大水桶,往街上的公共水喉排隊取水,「水桶長龍」早已看不到盡頭,但人就無影無蹤,故有排位爭執,婦女濕身揪胸,無關連的男人們,在旁竊笑觀看boxing。

聽老人家說:「五十年代的小混混叫『飛仔』,『騎樓』般高的髮型,不扣胸前的恤衫鈕、窄管褲、倚在路邊欄杆、吹口哨『撩女仔』。」七十年代,年輕人愛打扮成『金毛獅王』,各區都有:頭髮染金、誇張電鬆,然後長長的垂到肩膊。他們愛穿緊身的大關刀領花恤衫,還襯上一條上窄下闊的喇叭褲(或叫『拖地褲』),加上四吋鬆糕鞋;這些流氓手指夾住煙,站在街頭嬉鬧,你盯一眼,他們便說:「打爆你個頭!」聽說作家倪匡曾這樣被罵:「X你老母!」他鎮定回應:「青年人,我媽媽的年紀比你媽媽大幾倍,如果彼此彼此,吃虧的是你!」我的律師朋友更好笑,他這樣回應:「我娘親走了,你去下面找她!」最痛心的,是網上視頻,竟然有父親教五、六歲小女孩講這句粗話!

目前,惡人的打扮,和普通人無異,國家規劃香港成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可惜沒水準的人,香港仍多的是。香港人為免「失禮」,快來戒掉在公共地方(特別在地鐵和巴士)的七大不文明行為:

(第一位) 污言穢語、粗口爛舌。有些自辯:「我不想傷害你,但你耳朵敏感,『關我差事』?」如果這些邏輯也成立,性騷擾罪便不用存在?這些惡人,自欺欺人,也欺人太甚。

(第二位) 用手機聽歌、看電視劇、視像對話,不「滅聲」,嘈嘈吵吵,強迫別人一齊聽。有一次,我在地鐵車廂,好言相勸一個中年人減低手機聲浪,他突然關掉手機,演戲地狗血反噴:「誰聽到我的手機聲浪?」旁邊的人,個個自顧低頭,明哲保身。社會的惡霸行為,往往是大家縱容出來的。

(第三位) 在有限空間的升降機內,常見的不良行為:別人為你按着開門鍵,也不說一句「唔該」。別人走進或離開,也不讓出空間。給看到有型男美女趕入升降機,立刻按「開門」鍵;看到我這又老又醜的,急急關門。老人家或別人雙手提滿東西,也不會幫忙問一句:「你往那層樓?」

(第四位) 另一傷心慘目的,是坐地鐵時,遇上老人家或有需要人士,不會立刻起身讓座;我聽到有年輕人反罵老人家:「讓座?地鐵給我discount嗎?」

(第五位) 我們有些行為雖然不自覺,但也會影響別人,那便是阻塞通道;香港地方「寸金尺土」,不管餐廳、超市、走道,只容許一個人站立,多一個便「藏」不了,但你叫阻路人「借過」,許多竟黑口黑臉。如這些人有背包,更常被它撞到;在「自由行」的旅遊高峰期,連行人路也擠得活路難求,要左閃右避殺出重圍;香港人脾氣暴躁,和這樣的環境有關。所以,那些在狹窄路面拍拖的情侶,別「手拖手」打橫行,或一家數口,攤開「一字馬」等,其他人卻走出馬路,要自己方便,別人也要方便。

(第六位) 另外一種可怕的現象,便是在過馬路時,頗多人在那短暫綠公仔燈號亮起時,仍邊走邊看手機,右向左行、左向右行,或左右擺行,碰撞事情經常發生,而一句「對不起」也沒有。

(第七位) 香港人怕「蝕底」,說句「多謝」或「thank you」,總覺得是吃虧行為;他們認為大家平等,為什麼要對陌生人說一句「不好意思」?在這「認低威」的心態下,講一句「sorry」,就如失掉面子。這方面,北歐社會比較文明,人們常主動地感謝或致歉,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這些「sweet words」,令人和睦。

香港人坐下來聊天,往往羨慕別的地方文明行為,但是,我們自稱「國際大都會」,又將成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為何不坐言起行,從自己每天的公共行為做起,讓世界對香港人無禮貌的形象改觀?以往,傳媒常鼓勵大家尊重別人,記得七十年代,電視在晚上會說:「現在已經係夜深喇,請將電視機音量收細!」今天,這段溫柔廣播不單消失了,電視台更縱容髒話連篇的節目。

最近,我聽到朋友的一個傷心故事,他有事向兒子求助,兒子說:「父母『養大仔女』是應該,我也有仔女要照顧,如果你要我照顧,會變成我的額外負擔!」自私,是香港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出了問題。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也許我未夠道行,去不了莊子「無物不然,無物不可」的包容境界。我在公共地方看到劣行,常走上前,溫和地勸告他人,可惜,反被人用粗話「招呼」。但是,我仍真心地希望每一個香港人拿出一點基本修養,尊重自己、尊重別人,懂得「換位思考」,對人禮貌一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人和其他動物,是有分別的。你懂的,勿讓別人對你唱「Shame Shame Shame」……

此網誌也上載於下列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