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聽塗說的故事:白筆山晚上現身的幽靈
這個律師是一位「無鬼論者」;但,他害怕鬼,也是,鬼故都是故意嚇人的傳聞!要怕?也該怕人吧,人比鬼更青面獠牙。 誰料到,活過數十年頭,今天晚上,他遇到「它」…..
-
香港終審法院判令政府執行「民事結合」和「替代框架」的責任,法理何在?實際情況?世界普通法發展?
人,既是群體動物,也是個體靈魂,然而,如何在傳統道德和開明社會之間,取得平衡,達至多元又平等的香港? 社會問題,總有對立意見,要妥善解決,沒有簡單Yes或No,畢竟,人人皆是持份者,政府的責任是把偏激意見剔除,找出中庸方案。今次,香港終審法院罕有地要求特區政府立法確立「同性結合」或其「替代框架」,倘若政府或立法會拒絕或拖延,會否引起一場三權矛盾分裂?…..
-
出席宏偉啟德體育園的首個音樂會,感觸回望數十年人和事:四點建議
和啟德,一生有不解緣。有付出,才有成就,啟德體育園是好例子。 父親來自潮陽,常帶小孩子的我去九龍城買功夫茶葉,我見證了第一條「機場天橋」(即太子道老天橋)的出現;隔着太子道凝視啟德機場的飛機升上雲空,常常問:甚麼時候可以遊「飛機河」呢?夢想,是支票兌現的簽名…..
-
我在寒冬首爾身歷其境,尹錫悅戒嚴怪劇的拖棚:首爾四十年來變化
就算可笑的政治,也是殘酷的悲劇;以史為鑑,利益和慾望,是鬥爭的動機。 甚麼是「大場面」?炮火連天,我沒見過;但香港街頭動亂,催淚彈處處,1967年見過一次;2019年經歷第二次,花甲香港佬,還怕甚麼? 剛剛去了韓國首爾,氣溫兩度下,見證了他們「戒嚴令」的政治亂局。愛去韓國,只因懷念老遠雪嶽山的楓林…..
-
「打不死頑童」奇人蔡和平:歡樂今宵監製、華娛老闆、添好運股東、AI餐廳創辦人、石泥藝術家
上了山頂,應該算吧;有些奇人,竟然下山後,再次向上爬,然後,不累,又重複一遍,問他為甚麼?他說:「每次的風景不一樣!」蔡和平便是這類技高一等的奇人;懶人,當不了奇人…..
-
和顛覆政權案被告的一面之緣:太平紳士JP巡視茘枝角收押所,「有無投訴!」
榮耀,如果和真正貢獻無關,那是虛名;市面太多「博士」,是實是虛,要留神,例如有些法律博士學位,在學界,並不視為「博士」,只是一般法律課程。冠冕,應藏在心裏,不該從別人口中「加封」…..
-
香港調解發展的30年故事及我們成立調解組織的回憶
我有兩支筆,當律師,用墨水筆;當作家,用走珠筆;當調解員,不用筆,用心。 說起香港的調解歷史,那起步的90年代,跑不掉我和梁海明博士的故事。我倆及阮陳淑怡律師,在1999年成立「香港和解中心Hong Kong Mediation Centre」,它是香港首間專業調解非牟利組織,後來…..
-
旅遊新文化「Travel Light」:輕身上路的九種方法。你選擇哪一種?
以往,我旅行,像「走難」;現在,似「走佬」。 對着鏡子:不敢相信,年輕的我,到外地,竟然帶着一大箱、一小箱、一個大背囊,然後3、4個購物袋;真的瘋了,毛巾、鞋楦、熨斗、衣架、teddy bear都搬去,是不是像「走難」?當這些東西擠滿日本酒店的小房間,走廊也得跳過,如生活在「劏房」…..
-
如特首所說:香港可做「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又可否成為「產業經濟」?
現在社會許多舉措,不再單一目的,是「transpurposes」。 報導說:全球每年有二億五千萬年輕人考上大學,比起20年前,多了一倍,但是,接受專上教育的適齡人口比率仍只是42%,在發展中國家的增長速度,更是可觀;試問,誰不望子成龍?在西方國家,教育變成經濟活動…..
-
香港颱風:我的甜蜜砂糖回憶和可怕苦茶經歷
成長在有天災的城市,讓我們早已學會「人算不如天算」的道理。生靈,怎敵天意。 香港人叫「颳颱風」為「打風」,颱風,非常討厭,抵「打」!數十年來,我多次給它們折磨,聞風色變!最近,颱風摩羯吹襲香港及越南;在越南導致三百多人死亡和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