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依得捨:打烊了,如何物「斷」、情「捨」、人「離」?
物質,讓快樂變得昂貴。東西,買呀買,每毫升的快樂,來自每件貨色的擁有。 佛學中,提及「攀緣心」;心念升起,我們想擁有名、利、好看的東西。可是,當渴望的東西,求不到,就會痛苦,心生病。 朋友說:「買東西,莫攀緣,要隨緣!」問甚麼意思?他說:「看到好東西,剛巧又有需要,便買;否則,眼睛討了便宜,應該急急放下,忘記慾念…..
-
市民和大灣區的4種互動拉力?香港如何領先?又靠哪六件寶物保持國際城市地位?
老百姓為口奔馳,只想三餐溫飽,面對社會改變又如何。世事如摩天輪:高轉低,低轉高。 70年代,香港是輕工業中心,叫做「亞洲四小龍」;但是,內地改革開放後,本地廠商一家家北移。我老爸說:「工業會沒落,香港必須轉型!」最終,香港人上下一心,香港變成了國際金融中心…..
-
轟動亞洲的深圳大型精彩舞劇《詠春》終於來港演出:好看嗎?深圳的文化成就對香港又帶來甚麼競爭?
…這樣說,則轟動內地,傳頌藝壇的深圳舞劇《詠春》(Wing Chun),絕對是「名利」雙收。深圳從特區至今,只有四十多年歷史,卻出了一部鞭炮齊鳴的舞台藝術作品;香港有一百多年歷史,政府從60年代至今,花了億元又億元,支持了藝術六十多年,但我們的藝術界仍未出品到一部在亞洲知名、交口稱譽的作品…..
-
觀塘交通意外,孕婦一屍兩命:到底什麼是「危險駕駛引致他人死亡」的罪行?路人又如何保護自己?
很怕在香港開車,多司機心急、沒有禮貌、狼死! 為使用道路的市民擔心,特別老人家,因為香港司機從來沒有這個概念:行人,才是道路的優先使用者。小時候,我曾經給一部在斜坡風馳電掣的電單車撞到,肩骨脫落;惡夢,至今不散…..
-
四海為家,家在四海:寂「療」,只因太熱鬧,我理想的6個「候鳥巢」城市?
世事,如風,無往不復;人,如鳥,只要有一對翼,得飛、活下去。 有一天,可斬斷忙碌,飛往四海為家…..
-
好玩、好笑、好機靈的香港第一代「南極小姐」探險家李樂詩:孤身女人在旅程中,到底要放棄甚麼?
人生,可以自控:樹欲靜,風便止;西出維港無故人,又如何? 李樂詩,是香港資歷最深、地位也最高的旅行探險家。我崇拜她…..
-
特首李家超施政報告的「文化、藝術和創意業」舉措:背後三大方向,那一個你最關注?
三三不盡,六六無窮。但願香港文化發展的3個新方向,帶領香港人進步。社會要「硬實力」,但更需要「軟實力」,硬件是載體,軟件是發動能源。 特首李家超就2023年的施政報告有關「文化、藝術創意業」,宣佈了一系列的舉措,這方面內容之豐富,是香港政府前所未有的;它顯示了…..
-
張可堅、方力申和我順利完成《相約星期二》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7大領悟!
事情做好後,我沒有太興奮,只慶幸:又上了一課!我們沒有拿政府資助,卻可以完成夢想,又做了善事,謝「主」隆恩! 做娛樂事業,可以「理性思維」,因為那是一盤生意,吸引觀眾便是了。故此,娛樂人會問:「組成『MIRROR』男子隊,會賺到錢嗎?」但是,藝術人卻會問:「組成『MIRROR』,有何意義?」…..
-
埋怨後,讓歸屬感把彼此留在這小島—「香港人」的5種身份和7個心態
情歸何處?管香港纏綿夜雨,我仍然喜歡這城市那信手拈來的舒服。 過去,追不回,回想起來,只有苦笑。明天,你我都不知道是康莊大道或崎嶇小徑,有些人害怕,停頓下來;有些人面對茫然,繼續往前,憑的,是一份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