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年的社會文化:點解七百萬人變成11種「顏色配搭」標籤?


誰不會內心看不起某人?但是,「心魔」不應掛在行為,這便是修養,大家有氣度,社會才能和諧。

最近,麥美娟局長呼籲社會不要標籤過去參與反修例運動的青年。我淨,才常樂;大家讓那段日子淡退吧;多些擺渡人,凡落水的,便可游離那攤濁水。心理學來說,「標籤」是一種cognitive bias(認知偏差)。

80年代以前的香港,已西瓜大細邊:「親英的」和「親中的」,心存芥蒂。親英的,說流利英語,或不懂普通話;親中的,許多只懂中文。那年代,懂不懂英文,是一個上下階層的指標;父母常說:「阿仔阿女,學好英文吧,別做『二等』公民!」很不幸,這心態,遺害至今,有些家長仍以子女只懂英文為榮。

父親說:「唉,非我族類,當然排斥,有潮州口音的移民,被廣府人歧視,取笑我們是『打冷』,但是,我們又歧視蘇浙移民,叫他們『撈鬆』!」當然,印度人、巴基斯坦人(那時候,香港人都搞不清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兩個國家) 和「啹喀」(即尼泊爾人),簡直不入「被歧視」的資格!大家又以為菲律賓人只在夜總會打band的少數民族。日本女人,叫「㗎婆」、泰國女人叫「泰妹」、馬來西亞女人叫「馬拉」,奇怪,韓國人反而沒有「花名」?

香港社會比較和諧的年代,倒是董建華當特首那七年(1997至2005),當時,社會各方聲音,只一面倒批評政府,董生變成「可憐的家嫂」。調查顯示,香港人無論左右上下,都認同內地,而香港人自己之間的「內鬥」,絕少發生;回首看來,董生做了很多平衡工作。

為了法律事務,那些年,常飛台灣。當地律師每每提點我:「小心誰誰誰,他是『綠營』!」另一批會說:「他是『藍營』的,壞人一個!」心想:「出門看天色,入門看面色」,這樣的社會,叫人煩惱不安;幸好,我們的香港,沒有「仙拚仙,害死猴齊天」這現象!

誰料到,二十年後,香港社會因政治而互相隔離,倒打一耙。

以為2019年的動亂過後,社會可以舒一口氣,可惜到了今日,「標籤化」和「排斥派」的糾結,依然車載斗量。

和一個在大學做管理的朋友聊天,他說:「有些年輕人心底裏,仍是對政府深深不忿,趁機便會發難。最可惜是挑選老師時,也往往避不了考慮他們的『政治傾向』,這樣,其實影響學術氣氛。」我笑:「我寫文章,有一次中肯地指出中國的實力,但讀者的留言板,有人咀咒我『生孩子,沒有屁股』;相反,有另一篇文章,勸別人不要隨便移民,又出現另一群讀者『吹雞』,稱讚大快人心。幸好我已經老僧入定,榮辱不驚,否則,文章為了討好粉絲,會變成四不像!」

我是「嘴巴一族」,每天見不同的人,「口水多過茶」;又是「拇指一族」,每天看過百條的手機信息。叔輩當中,總算緊貼時代趨向。

香港人,流行11種「月缺難圓,瓦解星散」的政治標籤,人人掛上一個,有些自己貼上,有些忍淚地被人扣帽子;它們的含義如下:

  1. 「藍的」—即支持國家和建制;
  2. 「紅的」—指有社會主義思想的人;
  3. 「黃的」—反政府及社會分子;
  4. 「綠的」—對藍的、黃的,都會接受,是中間派;
  5. 「黃又藍」—形容投機分子,反對或支持政府,在乎哪裏有好處;
  6. 「淺藍」—溫和建制派;
  7. 「淺黃」—基本反對政府,但仍顧全大局;
  8. 「扮藍」—這些人是「黃的」,但是表面裝作建制派的,其實想找好處,或是「無間道」;
  9. 「扮黃」—這些人狡兔三窟,可能去刺探消息;但有些父母為了討好年輕子女,「扮黃」來和氣一家;
  10. 「黃忽藍」—這些人也許真心改變,或見勢色不對,易裝而行。某特色女歌手,常這樣被人攻擊。
  11. 「藍轉黃」—他們說:有些政治「士途」失意的人,最容易這樣「轉跑道」。

哈!香港萬紫千紅。雖然玫瑰多顏色,但要和諧地種在一起,才出現悅目的「玫瑰園」。

現在,大家在認識一個新朋友,或雙方合作之前,往往先打聽對方的「顏色」,方才安心。商人說:「當然,防人之心不可無!」高官說:「這反映香港政治多元化!」年輕人說:「物以類聚,同聲同氣!」故此,他們拒絕看內地電影,而大力支持「黃氣」演員。政客說:「旗幟鮮明,防止選舉時被『鎅票』!」難怪有些議員天天引用領導們的金句,深怕「藍不夠紅」。文化人說:「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LGBTQ說:「我們只要rainbow colour!」

心理學家結論:「人類腦袋喜歡把東西分類,滿足自己的 ‘sense of the world’ 來make sense!」

當歧視非我族類得到支持,人會飄飄然,但是當歧視變了質,便成為迫害別人的系統性武器。

恨海茫茫,夠了,香港人應把小船向岸回頭;心裏多不舒服,要擴闊容忍幅度,擁有澡身浴德的修養,社會才會有安寧。讓我們在未來日子把「標籤」放低。「標籤化」的香港,使每個人好像生活在充滿間諜的危城。世界偉人說得對:「仇恨趕不走仇恨,只有愛,能夠……」

法理上,「疑點利益歸於被告」;讓香港人start afresh!

此網誌也上載於下列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