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看《一念無明》,香港政府出資,香港人出心


我為「電影發展局」工作,看著由政府全資贊助的新人電影《一念無明》的誕生。電影的「捱義氣」班底有監製趙崇基麥曦茵;演員曾志偉、金燕玲及余文樂等。導演是一舉成名,為香港爭光,拿了許多獎項的城大畢業生黃進,編劇是他的女友陳楚珩。

早在去年,我已經有機會看試片,看了兩回,今次是自己掏腰包入戲院看,已經是第三次看。最初,只是覺得電影不錯,但是由於黃進是新人,影片仍有技術瑕疵,尤其他的剪接未如理想(我個人希望他把「教會談話」那段剪短,因為太露骨,和電影的含蓄的風格不配合,這看法和影評人何文龍不謀而合:『教會一場,方晧玟聲淚俱下控訴,本片風格沉鬱壓抑,她的張揚演繹顯得格格不入),黃進聽了批評,同意的,便會改進,終於出了今天成績斐然的《一念無明》。

菲林消失,進入數碼拍攝年代,非常有利年輕人的電影創作。以前,菲林昂貴,拍攝的時候,菲林仍未沖曬到出來,大家根本不知道拍攝效果的好壞,導演少點功力,都駕馭不到一部電影的拍攝。今天,雖然新人的浸淫較淺, 仍然可以拍出一部長片,因為他拍完一個數碼鏡頭,可以playback,如果效果不好,可以隨時重拍,反正不再是一格格的菲林,要逐格計錢。而且,電腦技術一日千里,許多拍攝的瑕疵,可以利用後期電腦程式來補救。嘩,新人類真幸福:錢,有政府的錢;幫忙,有電影界熱心朋友的幫忙;技術,有電腦技術的協助,還說支援不足夠?恐怕這些站在黃進背後在怨的人,應該怨自己技不如人,跑不出來,或仍停留在「只講不做」,自己只好種豆得豆。

要評論《一念無明》,我不想再讚曾志偉、金燕玲、余文樂的演技有多好,因為大家說得太多。我也不想說故事有多麼感人,因為坦白說,電影故事的結構其實是相對簡單(故事說余文樂涉嫌誤殺同樣患有精神病的母親金燕玲,幸好被判無罪,父親曾志偉把他從精神病院接回家,父子倆一窮二白,也因為余文樂的過去,讓他們飽受社會和鄰居歧視,到底他們能夠走出命運的悲劇,重獲新生?)

我要讚這部電影的原因,也是為了以下的兩個藝術角度,我推薦大家去看《一念無明》:便是電影精彩的「留白」(類似西洋畫的negative space)和「著墨」(類似positive space)。「留白」和「著墨」都是中國畫的重要表現手法。留白就是在創作作品(包括文學、話劇)中留下的「空白」(即没有著墨,或多餘跟進和解釋的地方)。在電影裏,也有留白這回事,有句俗語說得好,稱之為「無聲勝有聲」,電影太過「長氣」,故事諸多解釋,變成「畫公仔畫出腸」,觀眾反而覺得不美。電影有隱晦地方,可以留有空間讓觀眾各自想像,故事才會更吸引。而著墨便是利用細節(details) 和顔色把主體豐備,例如畫山水畫,畫家把「山」的部分描繪得非常仔細,充滿色彩;而山以外的部分則留空,不下一點墨,那空白可以代表水勢,則這種「留白」讓觀者的想像力盡情發揮。故此,留白用「含蓄內斂」來增加作品的深度,而著墨則用「多姿細緻」來增加作品的滿度。

上述的風格也類似書法的「疏密」,即寫字的結構:「疏」就是簡練,空間感強,是一種「留白」,而「密」就是精美,充實感強,是一種「著墨」。影片如果能做到和繪畫、書法一樣,留白和著墨放置得宜,對比有致,則可以相映生輝(即artistic contrast),而電影作品的「動」和「靜」的部分,都可以引人入勝。

我先談《一念無明》的細節,大導演杜琪峯說過「電影有details,才會好看!」我看出黃進今次像繡花一般,含蓄地把一針一線的「著墨」細節加進電影。讓我試舉一些例子:

1. 描寫金燕玲對過去人生的感慨,沒有多說,而是由她唱出一首歌,歌曲名字在電影也沒有提及,但是含意更彰顯,那首歌叫《姑娘十八一朵花》:「 紅顏易去,春去花殘……」

2. 曾志偉關心兒子,他雖是貨車司機,卻竟然在舊書店出現,這著墨的引意是描寫曾志偉雖然讀書少,但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兒子,於是暗中找些書看,吸收照顧兒子的知識。

3. 鄰居余師奶的兒子頭上竟會插了一支針,原來她以為把針灸的針插在小孩子頭上,他便會聰明一些,這細節用來反映低下層同樣地急於望子成龍。

4. 余文樂不被社會接納,走投無路,於晚上在大街小巷竄走,再配以像唸喃嘸的indie歌聲,好像「活」在悲情城市的一首怨歌。這細節是我在整部電影最喜愛的一環著墨細節,充分繪出生命的困局。

5. 世俗人不認識精神病,故此余文樂的鄰居老婦的反應,竟然是對曾志偉說:「我認識一位慈雲山的茅山師傅,你帶兒子去吧!」她的一句精采對白,足以把世人的歧視眼光和愚笨的見識渲畫出來。

還有太多太多優秀的「著墨」,不能盡錄,大家要看這部電影,一定要留意細節(就算他們掛在牆上的環保袋,也刻意放了一個寫上「社會福利署沙田區辦事處」字樣的袋,來暗示曾志偉的貧困狀況) ,這些都顯示出導演「完美主義」的性格。

至於「留白」,剛才解釋過,便是在藝術上,話到嘴邊留三分,餘韻更佳,而在《一念無明》裏,例子多不勝數:

1. 金燕玲到底如何死去? 電影故意不交代,只見到淡淡的血水從浴室流出來,沖到溝渠。

2. 曾志偉一方面關心兒子,一方面把「鎚仔」放在枕頭底下,到底他的動機為何?

3. 余文樂被未婚妻帶到教會,同時又收到他好朋友Louis 在中環跳樓的消息,到底他想到什麼? 電影也不會大鑼大鼓解釋一番。

4. 余文樂在美國的弟弟「阿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何對家庭所發生的事情,這般冷漠?

5. 為何醫院的醫生和工作人員對病人和家人都好像無暇關心? 他們受到甚麽壓力?電影也不作評述。

電影許多地方的「空白位置」,產生極妙的化學效應,讓觀眾可以自由地用自己生活的經驗,放進電影的處境,如同為《秘密花園》(Secret Garden) 畫册填色一樣,盡情發揮想像空間。


電影發展局的《一念無明》這部電影,是我們所有納稅人都有份出錢,不入電影院睇番夠本,是你的損失!電影內有一句叫我難忘的話:「在生活裏,不是每件事情你都可以不去面對,然後『外判』給他人」,在此,我也送讀者一句話:「在快樂的字典裏,也沒有『外判』這個字」,快樂不能假手於他人,自己要親自尋找,看看一部好電影,便是尋找快樂的一種好方法。

此網誌也上載於下列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