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最難搞的動物,因為我們有夢想,故有行動。
夢想,從來是一小步、一小步,走上月亮的天梯。路上,每個人都遇過一個恩師在旁指導,如Mitch遇上Professor Morrie。
某天,陽光爬到餐桌上,張可堅、方力申和我,坐下來,談:「人的生命,到底是甚麼意義?」我頓時想起一句感觸的話,來自世界名著《相約星期二》,它說:「只要明瞭死亡,就懂得生存!」他們笑我dark,我回說:「死亡,也可以是積極的力量。人,生下來,是一條步向死亡的道路,有些人走快樂大道,有些人走痛苦小徑;除了命運,生活的成功或失敗,在乎一個人對短暫生命的態度!」
張可堅吸了口氣:「《相約星期二》的舞台公演,約是20年前的事情,是我好搭檔古天農擔任導演,這劇也是戲劇大師鍾景輝的精湛演出。人似浪花流水,天農離開了人間,King Sir也退休了。《相約星期二》做了百多二百場,傳為佳話,但一切已落幕;說白了,只有我這個『老將』留下……」
我們聚會的時候,COVID仍揮之不去,香港市民戴上口罩。我忽發奇想:「《Tuesdays with Morrie》(《相約星期二》)是作家Mitch Albom 1997年的作品,他的自傳故事;除了書名,後面的標題還寫上:『An Old Man , A Young Man And A life’s Greatest Lesson一個老人,一個年輕男人和生命的偉大課堂』。至今,它賣了數千萬本,及翻譯成30多國語言,更又改編成為舞台劇、電視劇。我們來一次『故夢重溫』,把《相約星期二》話劇重現,好不好?」
張可堅和方力申認真地思考,陽光已爬上他們的臉龐。
我再想想:「在目前香港低沉的社會氣氛中,我們需要一齣積極、精彩、有意義的舞台劇來鼓勵大家。」
《相約星期二》講身為體育記者的作者,得悉大學時代的sociology(社會學)教授Morrie Schwartz患了ALS(漸凍人)症;而他畢業多年,幾乎忘記這位好老師,於是,一盡責任,從老遠去探望Morrie,誰料……Mitch正處於人生彎曲高低之際,重遇這位老人家,兩人有說不完的生命話題、脫不掉的歲月感觸,可惜,無情的事情在Morrie的身上,終於發生,可以怎樣……
人的一生,可能在持續燃燒,也可能在身心腐壞,可以控制嗎?生存,本來就是很沉重的責任。做人,最大的失敗在於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為何這樣過日子?但當你知道以後,快樂才化為更大的快樂;痛苦,也不再是痛苦,這些都是《相約星期二》的思潮。許多人不肯推敲生存的意義,平平淡淡,或渾渾噩噩,但活得自信,真妒忌。
張可堅點頭:「你說得對,這一套劇,對我的意義很大,如果中英劇團批准,我願意再來一次。」方力申高興和應:「我從未做過舞台劇,樂意嘗試,給觀眾一份驚喜。我喜歡『正氣』的東西!」
我拍拍手:「太好了,那麼,寫信給作者Mitch Albom,如果他同意,我們就『去馬』吧!堅叔(張可堅的暱稱),你現在也有教學,演Professor Morrie,絕對有說服力;Alex(方力申的英文名),你另一身份是體育主持,演Mitch,最巧合不過;難得你倆竟然可以在舞台首次合作!」
生活中,有了夢想,像空氣中嗅到花香。我的看法是:命有注定,不必強求,但亦不應輕言放棄;總之,見一級樓梯,便爬上一步,成和敗不重要,不要浪費上天給予的機會。
我們三個,沒有堅持必然要上演《相約星期二》,但是,事情總是一步步順利地亮綠燈:演藝學院有檔期(感謝他們的Kamille)、作者Mitch Albom同意授權、中英劇團(在此表達謝意)批准堅叔這工作、上海商業銀行(特別感謝領導Mr David Kwok)出手相助,冠名呈獻,終於,只好對老天爺說句「卻之不恭」,哈哈,三人墮入命運的圈套。
要準備一個好的舞台劇,真不容易,像被鞭打數百下,又像哎咿唷嘿地上刀山。
年紀大,機器壞,做一次演出,無論時間、精力、資源,都要付出;將來,除非遇到很有意思的項目,否則,做完《Tuesdays with Morrie》,已經心滿意足,「夠喉」了。我向朋友,「碌卡」無數,真的不好意思,何時才報恩?
喜歡《相約星期二》這故事,因為它讓我感激一位老師。我們的生命中,總有一位好的導師,指導我們走出「當局者迷」的事情。這位恩師姓儲,從中學便認識,數十年了,他的太太也離開了,小孫兒快要入大學,但我和他的情誼,年紀愈大,愈堅韌從容。唸書時,當生氣難消,便「離家出走」,往他的家裏借宿夜話;最難忘老師的一句話:「活得好好的,便不用找我,當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記得來我家坐坐呀!」
今次,台前幕後,會傾力做好(欠了團隊的Elaine和MiMi一個大人情),因為King Sir的《相約星期二》珠玉在前,我們豈可失禮於後。如果大家想找一齣有意義、有思考性和啟發性的話劇來看,抖擻抖擻一下,便來支持:我們11月3日(星期五)至11月12日(星期日),在灣仔演藝學院誠意地公演,來觀賞吧。我們還會邀請許多弱勢社群及學生們來看,而每一張票的支持,對劇團都深有意義。
我問張可堅:「很多人說期待看你演Professor Morrie,和鍾景輝老師有何不同?」堅叔笑語:「好的演員,是利用自己的本質,融入角色,所以,我的『教授』一舉一動,必會充滿張可堅的影子,希望大家懷念King Sir演出之餘,也來欣賞我的版本!」
方力申調皮眨眼:「別人問我:『你的演出,和以前演Mitch的陳國邦有何不同?』我答:『請買飛入場看,便會知道囉!』」
藝術境界裏,有一個理論叫「reincarnation」(藝術重生),簡單來說,便是把舊的表達方式,來一次新的演繹;有人說:「就是to be made flesh again(再來一個肉身)。」名藝術家Andy Warhol把大眾熟悉的廣告圖象,變成了「pop art」(波普藝術),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例子。話劇,是一種隨着時代更新的表演藝術。上一次《相約星期二》演出已經時隔多年,台前幕後的人換了,手法和技術也改變了,我們會呈現另一種『光合作用』。
今時今日,香港人總是「忙、忙、忙」,不過,11月份,請抽一個晚上,吃過飯,一個人、一家人、一群人,樂樂陶陶;《相約星期二》誠意邀請你,在舒適的劇院裏,「圍觀」張可堅和方力申如何處女對決,看誰對前人的成績,抗壓性較高?新的組合、新的演繹,訴說一個動人的故事(Morrie教授於1995年離開人世,享年78歲)。
《相約星期二》充滿人生金句,有一句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如何付出愛,以至接受愛」,聽來好像很百姓尋常,但是,我們許多人窮一生的精力,也學不會……
陽光,在10月,是溫柔的,我在祈禱:11月,陽光應該更仁慈吧!
《相約星期二》 IG: https://www.instagram.com/tuesdayswithmorrie_hk/ Acknowledgement-Tuesdayswithmorrie IG
《相約星期二》 FB: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50639421962 Acknowledgement-Tuesdayswithmorrie FB
《相約星期二》 (1999) 電視劇預告片 https://youtu.be/V1N4W7_Qhao?si=oR1pgis3TfPPml5k Acknowledgement-Tuesdayswithmorry
此網誌也上載於下列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