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歲香港碩果僅存的活歷史「豬粉腸」,音樂巨匠朱慶祥:「香港人要似粵劇:靈活、求變、合拍!」
年紀,像減肥吃提拉米蘇蛋糕,最怕面對,是它的最後幾口。 當活到九十多歲,你會怎樣?長臥醫院?在公園長一聲、短一聲?關在家,足不出戶,像一尊佛?2021年,朱慶祥粵樂大師(朱老)94歲了,還開演奏會,在新光戲院做「頭架」,獲頒演藝學院的榮譽博士;記憶中,是學院歷史上,最大年紀的博士。
-
說愛香港,竟未看過香港的粵劇—「特朗普」龍貫天教你粵劇七大「好嘢」
…日本的年輕人,尊崇以舞蹈為主的「能劇」。韓國的年輕人,尊崇歌手和鼓手互動的「盤索里」。泰國的年輕人,尊崇面具宮廷舞叫「孔劇」。越南的年輕人,尊崇在水池上演的「水木偶戲」;我在河內想開眼界,但場場爆滿。 問年輕人,為何出世至今,未看過粵劇,他們直翻白眼:「大戲,老老土土、嘈喧巴閉!」我問:「rock concert不吵嗎?」只怪他們的父母,沒有好好教化子女…
-
明日之星黎耀威—年輕人談粵劇如何改進,才可以吸引年輕人
藝術上,我不喜歡「改革」這名詞,如千斤重的斧頭,把藝術連根拔起。愛「改進」這兩個字,如健身室的啞鈴,輕重有序。 香港的歷史文化中,粵劇是我們最驕傲和珍貴的寶藏,香港人放棄浩瀚深厚的粵劇,等同把維多利亞港的海水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