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愛香港,竟未看過香港的粵劇—「特朗普」龍貫天教你粵劇七大「好嘢」
…日本的年輕人,尊崇以舞蹈為主的「能劇」。韓國的年輕人,尊崇歌手和鼓手互動的「盤索里」。泰國的年輕人,尊崇面具宮廷舞叫「孔劇」。越南的年輕人,尊崇在水池上演的「水木偶戲」;我在河內想開眼界,但場場爆滿。 問年輕人,為何出世至今,未看過粵劇,他們直翻白眼:「大戲,老老土土、嘈喧巴閉!」我問:「rock concert不吵嗎?」只怪他們的父母,沒有好好教化子女…
-
香港最資深司儀鄧英敏—如何以口才讓親人、朋友、同事心悅誠服
「滔滔不絕」並非好口才,「達義通理」才是。「出口成章」只算二流口才,「娓娓道來」才是真魅力。香港近年出現大量「騙子」KOL,害人不淺。 優秀的內容,加上適合的方式,以說話,有效地達成目的,這便是好口才。
-
電影發展局前秘書長馮永:香港電影可以改頭換面,老樹再開花的兩大理由
世事,如跌落地上的一球毛線,如不整斷,理還亂。 以往,電影人埋怨網絡出現,把戲院的觀眾搶走;現在,肺炎疫情爆發,戲院被關掉,我們又慶幸:「幸虧網絡仍把電影播放,否則,它無處藏身!」 香港電影曾經紅遍亞洲。今天,景況淒涼,雷聲小,雨點小。
-
香港未有「紅館」前,年輕歌手在那裏開演唱會?—今天古董專家鍾麗裳,細訴香港歌星的前塵
香港在八十年代,才建成伊利沙伯和紅磡體育館,那麼,在六、七十年代,歌星在那裏開「演唱會」?當時,人們叫表演做「登台」,例如「重金禮聘鄧麗君小姐隆重登台」,登台有時候又叫「登場」,例如歌星東南亞走埠回來,叫「載譽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