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弘毅教授午飯聊:認識民族的文、史、哲,香港人應成為現代「先行者」
你信緣?我信。人跟人,就算歲月逃脫,還能用手抓著的衣袖,這便是「緣分」;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我和香港頂尖憲法專家陳弘毅教授是兩種性格、兩個世界;但是,在生命的東南西北,總是碰上、道別、又碰上。他父親是我藝術界前輩,他太太是我的同班同學;不散的筵席。
-
影帝任達華罕有以攝影家身份談藝術—他工作狂背後的秘密情人!
任達華(Simon Yam)是多年朋友,我開玩笑:「你的外號應叫『一陣風』,飛這裏,飛那裏;但去到何方,都會帶著一個『秘密情人』!」 單刀直入:「很多人不知道你是攝影藝術家,過去,在台灣、泰國、香港,別人為你辦藝術展;你的第一個攝影展,遠在1990年,在馬來西亞舉行。香港藝術家林文傑十分讚賞你。」
-
謝賢、馮寶寶、林家棟發威之作《殺出個黃昏》,2021年拍爛手掌的「香港9.2」電影
薑是老的辣、酒是陳的香、情是舊的濃。 想起謝賢,想起近月很成功的外國老人電影,叫《爸爸可否不要老》(The Father)。 香港不遑多讓:功底深厚的謝賢(有人不知道他是紅星謝霆鋒的父親)、馮寶寶、林家棟、林雪,加上配樂名家韋啟良,組成電影班底…..
-
香港年輕「街頭」歌手余震東:中環和尖沙咀busking的十三種甜酸苦辣!
「賣」,將東西去換錢。用物,叫「賣貨」;用才華,叫「賣藝」。一串魚蛋,底氣還值十元,有客有價;想唱歌「賣」錢?卻隨時會招致羞辱。別人說:「抖音天天有歌聽,不用錢!」賣藝者景況越來越頹,我也想封筆了。
-
從會計師唱到「Hi-Fi天后」:Susan Wong「見一步,行一步」成功的奧秘
九七年,以藝名黃浩詩與謝霆鋒同期出道的黃翠珊(Susan Wong)鬆鬆肩:「我喜歡唱歌,以平常心唱下去,用什麼身份,重要嗎?有些人叫我『Hi-Fi天后』、『試音碟女歌手』,甚至有人以為我是東南亞酒廊歌星,哈,都不介意。出道二十多年了,風高浪急,全經過,又如何?」
-
劇場「教母」甄詠蓓:疫情及科技打亂劇場,怎樣自救,「擁抱」新時代?
困難,如一個淺灘,走不了的,總得想辦法:爬行好、龜泳也好。若不動,鹹水泡腳。安全?沒有這回事,但憂患意識,卻可防止危機如大浪湧至,殺個片甲不留。 甄詠蓓和我談天,說了多次:「人,要擁抱變幻時代!」我也學習中,常以為新希望來到,卻又打水漂。
-
劉德華梁朝偉年代的香港七類零食—向手推車和攤檔小吃敬禮
兒時小食,如斑斕的調色盤,又是壓抑的釋放。零食,偷吃別人的,特別美味。 時為1977年,劉德華和梁朝偉仍是學生的年代,難找半間超市,賣零食的店,叫「士多」(store),還有樓梯底汽水糖果檔、路邊小販、熟食「手推車」。 九龍塘翠綠牛津道的後巷,數十檔的手推車,他們十一時來,中午後消失,賣的東西可多……….
-
特首宣佈東九快有「科技劇院」:演藝學院老師袁卓華談Art Tech的五個看法
不想變,怕適應。「变」,內藏一個「又」字,六親不認地又變。 手機為例:八十年代的手機,像一條長鐵,可以防狼,嘴巴要對準它的「上五寸、下五寸」說話。九十年代的手機,叫「天地線」,手機只可打出,故要攜帶一部「BB傳呼機」,接收訊息。二千年代,手機叫「小龜」,細得像耳朵,手指不停「篤」著按鈕,像非禮。現在,smartphone年代,人人似「戀物癖」,摸著手機的「皮膚」,自言自語。
-
跑馬地神秘百年藝術樓「V54」,鍾家耀和林嘉恒從保良局、梁安琪談到香港電影海報
青春在無聊中逝去,就如一場歲月的深雪。相反,年輕又美麗的創意,遇上藝策人的賞識,會混身玫瑰和海棠,或一幅安納托利亞地毯。 發生什麼奇怪事情?寧靜跑馬地的山村道54號,接近百年的歐式大宅,本來高傲而孤單,重門深鎖,竟然在近來,舉辦了一個香港電影的「手繪海報」展覽,主角是年輕藝術家林嘉恒,策展人是鍾家耀。
-
「香港人的過年花園」曼谷:從人字拖到芒果糯米飯的「數白欖」歡愉
曼谷,不是任性,就是懶散。 想起曼谷,想起陽光。年輕時,沙灘是床,陽光是被;但「陽光與海灘」會致皮膚癌。現在常去曼谷,陽光和酒店:陽光,用來看的;酒店,只用來感受的,還每次「集郵」一間。真正出沒的地方,在商場、「吃貨」埋伏的餐廳、舒服得溶掉的「泰式按摩」店(在台灣和內地,泰式按摩,另有所指,「含笑半步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