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FTEC’s “Learning Theatre” : How “The Revenge of Orphan Zhao” transform Youngsters into a Better Person
4.1.19 Learning through a play has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by AFTEC (The Absolutely Fabulous Theatre Connection) in Hong Kong. Their aim is “an arts-based approach for the purpose of positive change for young people beyond the classroom”. In 2018, their Artistic Director Dr Vicki Ooi led the youngsters and directed a play based on an…
-
中國電影「吃藥好了」,三十億的《我不是藥神》:香港電影的十億可否變藥神
《我不是藥神》(Dying to Survive) 太中要害,它在國內超過三十億票房,好評如潮,獲獎無數,連台灣的金馬獎也褒揚;終於在香港公映了,我急忙去看,全神貫注,高興地把整部電影看完,監製及演員徐崢也成為我的偶像。過去數年,我們都對國內電影失望,《我不是藥神》絕對重新使你喜歡「刨冬瓜」電影…..
-
CCDC《不期而遇》: 香港人不重視傳統文化,多些韓國藝紅金在德?
觀看表演,偶會遲到,未必是觀眾所願:開重要會議、突然被老闆召回、交通意外……大家都遲到過,但是喜愛文化藝術的人,誰想遲到錯過好節目? 曾經有一位女歌星,在紅館開演唱會的時候,突然停了音樂,向遲到的觀眾教訓,嚇了大家一跳,你覺得這位女歌星做對了,還是錯了? 最近,我去看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的舞演《不期而遇》(Come Across),之前,要參加投票活動,跟著,又塞車,結果到了葵青劇院(它現在變成年輕人看文化節目的熱點,四顧都是喜愛藝術的年輕人,香港有希望了),遲到約十分鐘,看到一堆人,都是因為遲到,要站在門口等待,不過,通常在適當時候,主辦單位會讓遲到的觀眾入座,或起碼容許觀眾站在演藝廳的後面觀賞,今次,工作人員卻說:「要等到節目的半場休息,你們才能進入!」於是,被拒於門外的觀眾,只好傷心地在外面觀看電視機屏幕。 等至中場休息,才可入內,我錯過了由舞者成為編舞的Noel (龐智筠) 的作品,它名為《固步自瘋》(Nuts’ hel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btxSCHHws ),原本對這個作品很好奇,它的概念特別:「有一個實驗,要你在夜闌人靜的時候,孤身留在病房裏面,你會有什麼奇怪的思考?可怕的感受?」不過,錯過了半場,真的無從評論。 幸好,看到了下半場,大家熱烈期待的金在德(Kim Jae Duk)的編舞。金在德(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97gVQzYCYY )是韓國人,年青、有型、受歡迎,他是韓國「魔童之桌現代舞團」(Modern Table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的藝術總監,聽說著名「騎馬舞」《Gangnam Styl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H1XGdu-hzQ ) PSY是他的親戚,怪不得體內有家族的強項。Kim的作品,用現代手法,重新表達韓國傳統舞蹈和音樂,他把遠古的文化賦予新格調和新感受,故此誰說老東西「老土」,不適合年輕人,說這些話的人,是沒有水準。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人家說「旗袍」娘味,可是你看看電影大師王家衛的《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把旗袍變化為魔幻魅力,便知道優秀的藝術家和欣賞者,從來不會蔑視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金在德有一齣舞,叫《Men of Steel》,找來一群年青人,在傳統和現代音樂的混合下,呈現了現代男性面對生活的情緒,舞蹈明快又活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D4IwAqOAE ),大受讚賞。今次,金在德的作品,經CCDC首次帶來了香港,年輕觀眾拍爛手掌。 金在德在港的演出叫《跌宕》(Jangd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zKG9b2pBRg ),他負責編舞和原創音樂,用了韓國傳統曲藝「盤索里」(Pansori) 的節奏特色:「盤」的意思為舞台、「索里」指唱歌,表演時一人坐著擊鼓,另一人站立「說唱」,內容以唱歌為主,說話為輔。盤索里的劇本非常難懂,夾雜著大量的古代漢語、歷史典故,即使對於韓國人來說,也可能不明其意。此外,「盤索里」的中國元素無處不在,例如它唱說出堯舜、王母娘娘等人物,也包含中國的詩歌,例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等。金在德對自己本土的文化熱愛,嘗試重新包裝,感染年青一代,向國家的文化致敬。 《跌宕》真的非常精采,CCDC的舞者也跳得出色:當擊鼓聲強而有力地表達長短不一的Pansori節奏,舞者隨著音樂擺動,張開或收閉身體;他們時如行兵,充滿紀律;時如鳥飛,充滿奔放,瞬間動如雷、靜若電。蓄著小鬍子的金在德說:「我是先想好動作,再想出音樂,音樂最後為舞步奠定氛圍,感覺非常完整。」此話不虛,強烈的鼓聲,在台上和舞者肢體迅猛有力地碰撞,加上美麗的燈光,產生了年輕藝術的火花! 我們亞洲人先進了、富裕了,人人都夢想衝出亞洲,但是誰要一個「A貨」的西方人。亞洲的藝術家,如果想有成就,他們必須首先發揚自己的文化特點,帶著自己國家的根和蕾,栽種在世界大地的土壤,才會長出優良的綜合果實,有心從事創意工作的香港年輕人,必須向金在德學習。一味硬抄西方風格,或是強扮國際時尚,只會是黑路一條,因為無論你怎樣好,也只是「高仿」一族。 想free style? 年輕人應如金在德,先free了對自己民族文化藝術的偏見!再free了自己對事物的狹隘! 此網誌也上載於下列網站:
-
Modern Dance《Jangdan》by young Korean young choreographer Kim Jae Duk in Hong Kong
07‧12‧18 The Cit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CCDC) invited the young, charming and powerful choreographer and dancer Kim Jae Du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97gVQzYCYY )to perform in Hong Kong (December 2018 in Kwai Tsing Theatre) with his new piece called《Jangdan》meaning “long short” in Korean; and it also acquired a Chinese name “跌宕”(free fal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zKG9b2pBRg ). The message from Kim…
-
「進念」推動南音死灰復燃,香港人拯救「香港怨曲」
在十九世紀,美國南部的黑人創造了怨曲「藍調」(Blues),歌曲反映低下層的幽怨哀傷,它影響了後世的流行音樂,延續至今。看看我們,「南音」(Naamyam) 起源於前秦,形成在宋,發揚於閩南和嶺南,是我國最古老的樂種之一。在清末,珠海三角洲流行,南音約在一百年前,香港盛極一時,人們去茶樓飲茶、妓院喝酒,都要聽南音,可惜慢慢衰落,於是南音唱詠人少,聽的人更少。到了近年,南音演出,幾乎瀕臨絕跡,這美妙的香港「詠嘆調」,命不久矣…..
-
傳奇人物李居明新光驚喜,《毛澤東》讓龍貫天再上台階
香港留下來,唯一的商營粵劇劇場「新光戲院」,它的管理人李居明是傳奇人物,他出身電影界,後來是風水師,今天投入粵劇界。他企圖「革新」粵劇,用的方法,有人接受,有人反感,於是引起爭議…..
-
為了觀眾利益,政府對付紅館黃牛黨的六個可能方案
近年,「紅館」起了變化,巨星的演唱會,愈來愈多境外觀眾。看徐小鳳演唱會,舉目四望,三、四成是內地旅客,原因恐怕三個:香港的表演門券,比內地便宜很多;第二,是供求的問題,單是珠江三角洲,人口接近六千萬,就算釋出一點兒觀眾群給香港,足以把紅館「填爆」;第三,兩地交通愈來愈方便,觀眾從深圳坐高鐵來看表演,行車時間十多分鐘,比由赤柱出尖沙咀還要快…..
-
《大地之歌》:中樂好?西樂好?中西樂好?
許多時候,看音樂演奏會,都不爆滿,是大眾不知道有這麼好的演出?還是香港人太忙而錯過了?如果這些入場券在表演當天來得及送給學校和社福團體,不用浪費空出的座位,是多麼有意義…..
-
台灣矚目電影《誰先愛上他的》金馬獲獎,平權大愛在於體諒尊重
人各有志。 有些人喜歡週末休息,我喜歡利用週末去看世界。一張機票,兩晚酒店,立刻飛去國內和亞洲城市,感受異地的生活,坐在路邊,一杯咖啡,旁觀世態,是生命最高享受。獨愛台北,不大不小,有著豐富的文化和藝術生活,他們開放自由,什麼的內容都接受,對於電影迷,台北更是天堂:各地的電影都在上映;香港電影院租金昂貴,不賣座的電影,活不下去。在台北,「真善美」、「光點」、「誠品」、「長春」……眾多播映藝術電影的地方,看到不亦樂乎…..